大健康风头正劲 营养保健品产业潜力巨大(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

大健康风头正劲 营养保健品产业潜力巨大(2)

2019-03-07 12:05 作者:admin

老年人口增多,消费群体基数上升。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进入老龄社会,2017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1.4%,现阶段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人口达1.58亿,占全球老龄人口的20%,并且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45岁以上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2.5亿,占总人口的17.6%。

预期寿命增加,可消费时间拉长。由于经济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我国居民的预期寿命近年来大幅提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由1990年的67岁增长至76.3岁,相对较长的寿命横向拉长消费者的可消费时间,增加对保健品的购买频次,使得社会整体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增长。

健康焦虑+情感需求,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频次高于其他年龄段。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原因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是出于健康焦虑——因为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或者周边人群出现的健康问题,老年人对健康状况感到焦虑,其健康保健需求十分迫切;另一方面是老年人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情感需要有所寄托,情感式直销的保健品借此获得大批老人消费者。根据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老年保健品消费调查报告》发现,倾向非理性消费保健品的占比随着老年人与子女关系不同而变化:自述与子女非常亲近的老年人中,非理性消费保健品比例为27.8%;自述与子女关系比较或非常疏远的,非理性消费保健品比例均达100%。在选择购买渠道上,“保健品专卖店、厂家直营店、厂家经销商”和“大型的药店、药房”是老年人首选的两个渠道。根据庶正康讯对北京居民的调查数据显示,约40%的保健品消费人群会在服用完后就购买,其中56岁以上的老年人保健意识最强,对保健品的消费频次最高。随着老龄社会的深化,未来我国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必将呈指数级增长,而其中可以辅助治疗和调节生理机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保健品必将分享老龄化社会发展的红利,增长空间广阔。

大健康政策利好保健品产业发展

大健康理念贯穿政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健康中国2030”纲要》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而保健品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免疫力、促进细胞再生、促进病体康复等,不仅可以改善亚健康、慢性病患者的亚健康状态和治愈程度,也对健康的居民发挥预防和保健作用。因此,在诸多政策落地和健康意识提高的利好下,保健品产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保健品行业产业链上游是各种原材料生产商,主要包括动植物提取厂商、化工原材料生产厂商及部分制药厂等。下游是流通领域的各种渠道,主要包括药店、医药公司、连锁店和电商平台等。作为中游的保健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生产加工和包装等。

上游产业链附加值低

供给端:上游厂商产品结构相对单一,议价能力较低。保健品产业链上游主要由基础化工品生产企业和中草药提取厂商构成,原材料种类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动植物提取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原材料种类繁多且分散,一家上游企业一般仅能供给2至3类保健品原料,无法依靠自身产品范围覆盖下游保健品生产所需的众多原材料,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下游厂商对原材料厂商的依赖程度较小。因此,原材料厂商对下游保健品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较低,进而导致上游企业在产业链中价值占比较低。

需求端:原材料种类多,成本比例低,对上游价格弹性小。由于保健品种类众多,原材料品种繁杂,以汤臣倍健为例,所需原材料近200种,有50%以上原材料购自不同国家,单一原材料采购成本平均所占营业成本极低,占比最高的也不到4%;同时保健品拥有健康溢价,是高附加值产品,终端产品价格水平整体较高,原材料端的整体成本占比较小,因此,保健品生产企业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不敏感,对上游依赖性较小。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