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勿用西医思维捆住中医手脚!为中医(2)
中医管理机构至今高位截瘫,比中医局成立晚近20年的药监部门,十多年前在区县和中医同属科级设置,同样只有三五个人,很快就发展到一二百人,现在有了食监的加入,其区县分局已然成为三四百人的规模,而中医呢?仍然是三五个人的一个科。
这和我们重管重治,而轻帮轻扶的管理理念,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总是习惯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认为管理就是要发现问题严肃处罚,早就忘了管理是要为人民服务,要与被管理者站在同一立场上,与被管理者形成和谐共振。
中医的管理以松绑和帮扶为主,更需要有一支懂政策、有文化、会服务、善协调的强大的管理队伍,调动各部门各方面加入到振兴中医的队伍中来。只靠上层的部长协调会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实现中医的振兴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键在于落实,医教研药的全面落实。任重道远,困难重重,只有大刀阔斧,敢于披荆斩棘,才能迎来中医复兴的明天。现在各部门各地区都在揣测上面的意图,对中医药的管理有所松动,但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名义上的松绑,实际上的束缚
这么多年,中医药被紧紧地捆住,动弹不得。明明中医看病不需要高精的仪器设备,随处可以发挥作用,为人们解除病痛,却只限定在一个医院出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争了个多点执业;明明民间传承是中医培养人的主要形式,却在砍杀了十几万“非法行医”之后,经过中医人的多方努力,勉强开了个师承的小口;明明几千年来,就是靠民间开发出疗效显著的中成药,却至今连院内制剂的审批都不放,听任洋中药占领国内市场,把国际中药巿场拱手相让,我们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却只占有国际中药市場的3%!我们自己的丸散膏丹使用了上千年,却被认定为假药,刚刚放开三五年;那么多老中医,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那么多好方子,却不能开发,白白地随着他们的老去而消失⋯
捆绑中医药的绳索太多了,现在虽说在一根一根地放松、解开,但是离真正放开手脚还差得很远,扣在中医头上的不科学、不正规、不标准,就是他们时时挂在嘴边的借口,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出一条毛病来,随随便便就可以制定一些规矩来,毫不费力地致中医于死地。
总是怕放开了中医药的手脚,就会出现更多的张悟本式的骗子,其实恰恰相反,正因为捆住了真中医的手脚,才给了骗子机会,若到处都能见到好医真药,又哪里有他们行骗的市场。多少年讲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真的事到临头早就把群众抛到九霄云外,总以为自己是救世主,其实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包括监管,什么事也办不好。
三十多年改革的历程,正是放开了全国人民的手脚,才有了今天的大发展,其间尽管有些不尽如人意处,主流却是无可争议地带来了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样的经验为什么不能用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上?
站在外面看,总以为中医尤其是民间中医又土又落后,真正深入下来,才能看到他们闪光的内涵,医德、医道、医术都不输给学院出来的,虽然他们不会外语,不懂病理药理,但是他们懂得病机药性,其传统中华文化的修养可能更高,学问可能更深。若能把医药准入的大门打开,把重前期审批改为重后期监管,把相信群众放在心里,把懒政换成勤政,把对立换成共进,一定会出现中医人才蓬勃生长的局面。
三、百姓“口是心非”的信任
尽管这些年加強了对中医药的宣传,到处都在普及中医药知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必竟这么多年,我们在传统文化上的缺失太多了,再加上中医的严重西化,疗效下降,市场萎缩显而易见。
人们患病后首先要弄明白是什么病,去做大量反复的必要与不必要的检查,先找西医治,治不了时才想起去找中医。平心堂的许多患者都说,平心堂是最后一道保障,如果连平心堂都说治不了,那就别治了。我们感谢大家的信任,但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既然这么信任,为什么一开始不来平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