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的生鲜电商,千万别踩这些坑(3)
三是组织线上线下的活动来促活用户,线上类似抢红包、团购等,线下主要是低价采摘游。
平台、运营似乎都没什么问题,层出不穷的活动却依然吸引不了用户,每日下单量都不超过个位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都没有订单。
不到一年,项目就终止了,而原因我想我已经知道了。
五、Insight(归类总结)
如果你们百度一下,会发现“青青菜园”是个相当于加盟的类似项目,当时在深圳、天津、厦门似乎都取得了不错的创业成果。当然啦,最后他们也都GAME OVER了,但至少曾经是成功过的。
那为什么在一线城市可以,在二、三线城市,用同样的模式,差异化的运营,就不行了呢?
我将从需求、定位、推广三方面来阐述。
1. 需求
了解清楚需求真的很重要,一开始我们调研出来的需求是伪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针对的是白领的晚餐。但我们忽视了一点:在类似绍兴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其实白领的晚餐多数是和父母一起吃的——也就是说,菜篮子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们父母的手里。
父母一辈的买菜习惯是什么?
是需要亲自看、亲自挑选、亲自讨价还价的。他们的乐趣在于买菜的过程中去掉几毛钱的零头,或者被赠予几根葱,生鲜电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瞎扯淡。
而对于那些独自吃晚餐的白领来说,绝大多数的选择会是外卖或者直接去实体店里吃,下单做饭这种居家式的生活,显然也不适合他们。
因此,需求调查时,要注意:
• 不要去问用户你会不会,你愿不愿意;
• 去问用户你现在是怎么做的,你身边人是怎么做的。
2. 定位
“青青菜园绍兴站”的定位很明确——就是普通白领。
何为普通?——他们的价格承受能力有限。
由于环保包装的成本价格昂贵,没有直接供应商导致净菜成本居高不下,这都造成了本应该走亲民路线的价格,变成了精英路线的奢侈品。而在运营上,我们却依旧针对着普通白领用户进行引导,自然就造成了定位脱节。
目标用户对价格望而止步,精英用户对服务嗤之以鼻。
试想一下,一个普通白领,花20元能够吃一餐很美味的外卖,会花30元去冒着配送延迟,自己动手烹饪接触油烟可能还不好吃的风险吗?
我们一开始提出的便利二字,完全成了一个笑话。
因此,生鲜电商的定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群体定位:针对的是普通白领、社区居民还是精英阶层,要懂得取舍。
价格定位:用户群体是怎样的,价格必须有个高压线,否则一旦促销活动停止,用户也随之流失。我们就是如此,特价一旦停止,订单就没有了。
物流定位:垂直生鲜电商的物流绝对是重中之重,不是我们想的,暂时可以有团队的成员来送。
尽管我们的配送范围定位已经非常狭窄了,但依然总是延误,这就是对物流的错误评估。
在物流定位上,你必须有个15——30分钟的辐射圈,哪个圈配几个人都要事先设计好,否则就会手忙脚乱。
(图片只是举例)
内容定位:曾经内容电商是很火的一个概念,可见内容对于生鲜电商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果显示,粗糙食谱类的内容是不可取的,网上随处可见,用户并不买账。
如果是原创的美观的,类似日食记这般的食谱内容,或许可以取胜。
3. 推广
在我们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还很早,微信平台的红利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社群运营还没有概念,社交营销更是未冒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推广借助的主要是地推和公众平台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