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昆:财政医疗卫生工作将瞄准5个重点(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正文

刘昆:财政医疗卫生工作将瞄准5个重点(2)

2019-02-11 07:06 作者:admin

  2013—2017年,中央财政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从408.5亿元增加到587.2亿元,累计补助2496亿元,支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30元提高至50元,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11类增加至14类,支持开展针对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2017年,各级财政投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方面的资金达1886亿元,是2013年的1.6倍。

  与此同时,各级财政持续压减医疗卫生领域行政支出。随着近年来通过压减“三公”经费、提升行政效率,卫生健康行政支出占比持续下降,使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发展。

  (三)投入成效不断显现,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1.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98.7万个,比2013年增加1.2万个,其中医院总数达到3.1万个,比2013年增加约6000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万张,比2013年增加175.8万张。2013—2017年,我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4.6张增加到5.7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2人增加到2.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2人增加到2.7人。

  2.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不断下降。

  财政投入推动医改不断深化,群众就医需求持续释放,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1.8亿人次,比2013年增加8.7亿人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4436万人,比2013年增加5221万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到28.8%,较2013年的33.9%下降5.1个百分点,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尤其是2017年全面取消已实施60余年的药品加成制度,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率为9.1%,将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下。

  3.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更加均衡。

  全国基本实现了每县建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以及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超过84%的城乡居民15分钟就能够到达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面向全体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升。94.7%的城市和93.8%的县(市、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42.5%,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70.4%,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到一体化、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4.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2013—2017年,婴儿死亡率由9.5‰下降到6.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2‰下降到9.1‰,孕产妇死亡率由23.2/10万人下降到19.6/10万人,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有力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加强财政医疗卫生资金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年来,财政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认真落实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财政医疗卫生资金管理,增强资金绩效,严肃财经纪律,着力提高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规范事权划分。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当前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完整、不够明确和不够科学等问题,研究制定《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国办发〔2018〕67号),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适度加强中央权责,明确将全国性或跨区域的重大传染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上划为中央财政事权,由中央财政承担支出责任,初步构建了中央领导、权责清晰、依法规范、运转高效的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模式。

  (二)完善制度建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