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金佛山 呦呦福南川(3)
银杉,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遗留至今的稀世珍宝,中国独有,全国仅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花坪两个以保护银杉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因其珍贵,被誉为“植物熊猫”;因其久远,被奉为“植物活化石”。
在南川区金山镇龙山村,有三兄弟,用整整38年光阴,默默穿行于苍莽的大山中,用汗水和生命守护银杉,守护金佛山的绿水青山。
3月19日早上7点多,李光华和弟弟李光明出门了。两人身穿迷彩服,脚蹬解放鞋,背着泛白的背包,里面是一壶水、一盒饭、一把长把弯刀,例行去巡山看护银杉。
李光华第一次见到银杉,是1980年跟着大哥李光明巡山时。那次,他跟在大哥身后,在荆棘丛生的密林中爬了两个小时,终于见到了传说一株价值一架飞机的银杉。
然而,两个小时,是他们从家到距离最近的一株银杉要花的时间。甑子口、银杉岗、老龙洞……每个生长银杉的地方,都荆棘密布,陡峭无比。最远的老龙洞,往返一趟要八九个小时。“上山脚发软,下山脚打闪”,李光华第一次跟着大哥巡山,回家后全身酸软,三天下不了床。他们平均每月巡一次山,摸黑出门,摸黑回家,一个月有10多天都在荒无人烟的山里跋涉。
林子里没有路,他们就随身带着弯刀,自己开路。路上没有伴,他们就和鸟儿、野鸡、麂子、黑叶猴说话。遇到蛇,他们会捡根树枝拂一拂:你还不走啊?蛇看看他们,慢慢再见。时间久了,偶尔在林子里听到人声,他们总是拖长声音“哦—”“哦—”相互呼应,仿佛是山里的两只动物。
到了采种季,他们化身为最敏捷的猿猴,攀爬上树采银杉果。野生银杉大都长在悬崖边的山脊上,一边是尖利的石头,一边是笔直的万丈悬崖,很多人连靠近都不敢。李光华、李光禄背着尼龙口袋剪成的背包,穿着解放鞋,双手抱树,青筋突出,双脚一寸一寸往上移动。
“摔下去就把命都丢了,怎么不怕?”李光华淡淡地笑着,“但是周围邻居都不敢爬,我们不爬,哪来的银杉果,怎么人工育苗?”他们和科研人员一起繁育的3000多株银杉苗,最大的已经碗口粗。
38年,大哥李光明已经长眠青山,李光华和李光禄还在坚持。38年,从少年到白头,从生聚到死别,李家三兄弟在金佛山里守护着野生银杉和3000多株人工繁育苗。每年,他们每人穿坏10多双解放鞋,走路2000多公里。38年行走的路程,可以绕地球两圈多。
悠悠青山里,爱山人长存。
绿韵千秋绽芬芳
生态文化:绿水青山金银山
200万年前地球迎来第四纪冰川,南川因大巴山脉和娄山山脉如屏障一般滞缓侵袭,加之四川盆地内陆与云贵高原气候影响,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植物迁移与保存提供了有利环境。金佛山成为世界古植物区系的重要避难所,保存了8000多种动植物资源。
守护绿水青山,南川人一直在接力。已有的资源,南川人尽力保护利用;无数的荒山,南川人敢叫它披上绿装。
3月16日,金佛山东坡,林农汪启禄很早就上山。种树、守山,他20多年大部分时间就干这两件事。
1994年,汪启禄承包了集体荒山1160亩,成立全区首家农民股份制林场——启禄林场,走出了他植树造林的第一步。
造林的辛酸难以言喻。为了不误植树的黄金时间,每年春秋二季,他把家搬到林子旁边;为了追赶偷树人,他摔成腰骨撕裂;为了补足资金缺口,他悄悄卖了妻子辛辛苦苦喂养的20只羊。
20年间,汪启禄种植水杉、柳杉、枫香等树木100多万株。2014年,汪启禄将自己抚育的8560亩林地流转给一家园林绿化公司,获得转让收益1130万元。
荒山变青山,青山成金山。绿水青山,正引领着南川人一步步幸福向前。
前不久,南川区大有镇石良村5组村民冯光成将自家30多亩林地作为股份,交给专业合作社统一打理,从一个地道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股东。按照入股协议,他不仅能领到林地流转保底收益金,还能按股分红。
老冯生活的变化,得益于该区在村里进行的林业“三变”改革试点——村民将闲置的林地等固定资产量化成股份交给村集体,村集体再联合村民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合作社,共同开发经营山林。同时,引入社会资本进行统一管理,并将各种涉林资金、扶贫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的情况下为村民配股,达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目的。
通过林业“三变”改革,该区已有1700多亩林地量化折股,新培育森林人家40家、家庭林场10个,林农已获取林地流转保底收益金36.9万元,真正实现了山林盘活、农家增收。
本草文化:风过南川闻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