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金佛山 呦呦福南川(4)
3月15日清晨,南川区水江镇山水村村医向云林不到六点就起床。他包了一碗冷饭,出门往山王坪一个叫野猪圈的地方走去。野猪圈现在人迹罕至,植被生长得非常好。他要去那里寻一味药。
向云林今年七十二岁,身板硬朗,是南川有名的老中医。他的医术由老一辈行医人言传身教,而后成为自己一生的谋生技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南川,很多中医都和向云林一样,他们的药大多是自己去森林中采集。南川的山,药用植物达到4000多种,占全国已知药用植物的38%,是个名副其实的天然大药库,滋养出一辈辈的行医人。
中医药学在南川的传承,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东汉时期,儒学家尹珍来到南川,带来了许多医学宝典,其中最重要的是《黄帝内经》。中医药文化从此在南川生根。
明代时期,南川中医药得到极大发展。清朝光绪元年,南川发掘出图章一枚,上刻“南川县医学记”,背刻“洪武三十五年礼部造”,这表明明代南川已有医馆。清朝时期,南川名医辈出,咸丰八年,南川即开办学堂培养中医人才。
抗战期间,疟疾肆虐,欧美生产的特效药奎宁难以进入国内,奎宁替代品成为全国医疗机构的一项重大课题。于是,金佛山道地中药黄常山进入政府视野。在金佛山种植黄常山被列入抗战国策,由国民政府中央农林部直辖的南川金佛山垦殖实验区负责黄常山种植,军政部军医署负责黄常山药丸的研制生产。经过两年的努力,金佛山黄常山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南川金佛山垦殖实验区几经改革,成为今天的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现在,南川区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并建成了全市首个中医药科技产业园。2018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万亩,仅玄参就占了全国产量的60%。
风过南川闻药香。南川,在“两化路”上动力强劲,步履坚实。
金佛山五绝
银杉
“植物活化石”银杉最先被世人发现是在金佛山。第四纪冰川后,银杉在国外绝迹。1938年,森林植物学家杨衔晋在金佛山发现了活生生的银杉,这一消息轰动了海内外。迄今,金佛山发现野生银杉1997株,是全世界最大的野生银杉群落,为世界科学工作者研究冰河时期植物生长提供了活标本。为了延续“植物熊猫”银杉的生命,南川区已率先实现了银杉的人工繁育。
杜鹃
杜鹃花被誉为“花中西施”,弯尖杜鹃、麻叶杜鹃、阔柄杜鹃、金山杜鹃、黄花杜鹃、喇叭杜鹃等六种杜鹃为金佛山独有,被称为“世界六大杜鹃奇葩”。金佛山除了生长着世界独有六大奇葩杜鹃,还有获吉尼斯纪录的千年“杜鹃王”,它是国内树龄最古老、树干最雄壮、树冠最宽阔的千年乔木杜鹃。
银杏
金佛山拥有全球最古老基因的银杏。因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古老的原生银杏在世界上基本绝迹。1997年11月,科考队在金佛山原始森林中发现了野生银杏植株,这一发现填补了银杏未发现原产地的空白。在金佛山南部银杏村,有一大片野生银杏群落,总体数量约3000株。据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世界发现年轮结构最完整、跨度最长、植株数量最多、单株树龄最高的野生银杏群落,最大植株树龄在2000年左右。
古树茶
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写道:“涪州出三般茶:最上为宾化……”宾化即当时的南川。现金佛山仅存399株野生古树茶,其中最大一株树龄2700余年,被茶业界视为“茶树鼻祖”,被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誉为“天赐佛茶”。
金佛山方竹
上世纪40年代,植物分类学家耿伯介在金佛山古佛洞前发现方竹后,便以发现地命名为“金佛山方竹”。金佛山方竹中国独有,“独”在远看竹身是圆,而近触竹身却是方;横切竹身细看,空心部分是圆,竹体部分是方。方,是为人之本;圆,为处世之道,金佛山方竹的独特形态暗合了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内涵。而金佛山方竹笋不发于春,独于秋季破土,傲然于高寒处先发的品格,更是与雨后春笋大为不同。
名胜古迹
龙岩城
建于南宋时期,系渝黔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城内遗存有南宋宝祐年抗蒙摩崖石刻碑,是宋蒙之战中四川地区一座“全城却敌”的城堡。与合川钓鱼城互为犄角,并称姊妹城,一南一北庇护着一方土地。
尹子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