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隐瞒艾滋病感染者身份 医生取消婚礼被骂渣(4)
当时,全球的艾滋病感染情况被人用三句话概括:“欧美保持现状,亚洲方兴未艾,非洲无可救药。”它在中国是罕见并且陌生的,是宣传语境下的“超级癌症”、“不治之症”,直接和“死亡”挂钩。感染者崩溃而绝望,离婚、抑郁、自杀现象频出,偶尔遇到一个感染者冷静咨询,医生们都会忍不住感慨一句“肯定不是一般人”。
另外,艾滋病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性疾病,因为和“性”紧密相连,直接冲撞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容易被贴上有悖于道德的标签,渐渐被污名化、有罪化。
在王健看来,这样的恐艾情绪和污名化让艾滋病感染者渐渐和社会隔离,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手术难的困境中。
2008年起,王健连续两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在2009、2010、2011和2013年连续四次就艾滋病感染者手术难的问题递交提案。卫生部在2010年给王健提案的回函中承认,存在部分医疗机构推诿和拒绝为艾滋病病人手术的问题,同时表示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管理,研究并制定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的补偿机制,扩大艾滋病定点医院范围。
2013年,卫计委宣布,医生和警察工作时感染艾滋病纳入职业病范畴,可享受工伤保险等待遇。
2016年,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开启“HIV职业暴露关爱项目”,为北京地区长期工作在艾滋病诊治一线、处于职业暴露高风险环境的30名医护人员颁发荣誉状和关爱金,并开展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与培训、职业暴露后的医疗救助和HIV职业暴露人员的保健关怀等。
韩宁所在的地坛医院提出“大专科、小综合”的建设模式,增强传染病治疗的技术能力、队伍建设、设备配置的同时,又增加很多其他科室,比如妇产科、骨科、外科。
“这样一来,艾滋病感染者需要手术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到传染病医院解决了。”王健介绍。他了解到,这样的模式已经在北京地坛医院、上海公卫中心、沈阳传染病医院等很多医院开展。如果传染病定点医院不具备患者想要求医的科室,还可以请外院医生前来会诊。
艾滋病领域的专家普遍认为,一般医院都可以做到对艾滋病毒的消毒措施。只是和传染病医院的医生相比,普通医院医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更少,防护意识更弱,所以需要进行宣传和培训,增加对艾滋病的认知,增强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爱心组织也在行动。北京市第一家专门从事艾滋病综合关怀的社会团体北京红丝带之家如今13岁了,在过去几年,经常有感染者在遭遇拒诊、求医无门时找到这里的志愿者,通过他们的渠道和资源联系医院和医生,获取治疗。
11月29日,北京红丝带之家在地坛医院举办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活动中发布了新书《图说艾滋病职业暴露》,帮助医护人员认识和处理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同时减少对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恐惧。
“如果有一天,艾滋病人可以像一般病人那样公开自己的身份,那就说明这个社会更加宽容,但是目前来说大家的认识还达不到。”王健说。
“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是独善其身的,所以希望医生能理解病人,也希望病人能理解医生。”赵天说。
新京报记者 王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