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园区的担当:引领城市高质量跨越发展(6)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六个一”行动,加快推进“一网四中心”建设,落实“3550”改革目标,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变“马上办”为“立刻办”,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经开效率”“经开服务”营商品牌。
高质量建设美丽经开
让园区颜值靓起来
2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证明,良好的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优美的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经开区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巩固提升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和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效果,全面推进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严格落实“三级河长、四级管理”机制,确保年内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具体措施包括突出抓好宝象河流域排水收集系统提升改造、茶高山山洪水截流、普照和倪家营水质净化厂二期改扩建等16个工程项目和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确保全年宝象河云大西路桥下、马料河果林水库、农学院部队围墙外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抓好在建工地、渣土清运等扬尘治理,加快“五采区”植被恢复,加大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力度,实现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以上。启动实施“绿满经开”行动计划,积极创建绿色工厂、学校、社区、家庭环境教育基地。完成林溪公园一期及石龙路南段、春漫大道等道路绿化提升,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建设,扎实开展市容市貌环境、“七小”行业等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环境整治;加快“大棚房”农地非农化问题整改;加大项目征地拆迁和“两违”建筑治理力度,拆出项目土地存量、拆出产业发展空间、拆出园区景观形象,让园区品貌更优、颜值更高。
高质量加快社会发展
让民生福祉实起来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经开区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名校融校”战略,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方面做了许多实事,稳步提高了全区的教育质量。
今年将继续从软件、硬件方面加快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启动推进校园专业足球场馆、经开二中新校建设及经开三中拆除重建项目,确保9月经开三小及附属幼儿园、倪家营分校建成投入使用,满足企业职工和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继续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措施,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落实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加大失地农民再就业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技能和创业培训,实现劳动力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接收安置就业农村劳动力600人;落实援企稳岗等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增强就业培训针对性,提高转移就业稳定性。推进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启动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支持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实施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办好企业文化节和撒梅文化节,提升品牌知名度。落实集贸市场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改造提升昆船、航天、大新册、小新册4个农贸市场,新建扩建高桥集贸市场。
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经济犯罪行为,健全完善金融风险、债务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构建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推进平安经开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关系网”和“保护伞”;强化安全生产、校园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日常监管,加强社会风险防控,健全包保责任制,努力将风险隐患、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好民政双拥、民族宗教等工作,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高质量配置发展要素
让支撑保障跟上来
今年经开区还将坚持以企业、项目需求为导向,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保障,激发全区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强化用地保障,加强已收储土地管理,全面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盘活现有招商引资项目和存量建设用地;加快清水北部片区土地整理,加快项目土地供应;认真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算清土地账。落实资金保障,争取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和国家、省级项目补助资金,提高预算执行均衡性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拓宽融资渠道,发挥经投集团融资功能和区内32家金融机构优势,推进PPP模式项目建设,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优惠政策,调整优化区级扶持政策,兑现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系列政策措施,预计全年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扶持资金投入不低于1亿元、增长20%以上。
(责编: 常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