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铁】 北京病因:中国特色的行政依附 |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鉴(上)(4)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对话李铁】 北京病因:中国特色的行政依附 |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鉴(上)(4)

2019-03-05 11:15 作者:admin

很多学者提出,如果从带动周边发展的角度看,是不是北京可以放开户口管理和人口控制政策,让其承载更多的外来人口,通过减少河北周边县市的就业压力,就可以带动河北发展?但是从上述所提到的这种优质资源集中的城市,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利益排他性。至少从稳步推进改革的角度考虑,在首都这样的超大城市,仍要防止过多的人口涌入,造成首都治理的社会问题。而针对河北省沿北京周边地区的发展,也不可能超越客观规律,越过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按照城镇化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在40%-50%的时候,对应着一个地区的工业化中期发展进程。目前河北省的城镇化率在55%,而河北北部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才40%多。说明河北正处在工业化中期,而北京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两地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经济观察报:北京和河北之间的发展断档,使得北京没有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的指向,怎么看待这个命题?

李铁:我理解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就是要让北京发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

事实上看,过去的环北京经济圈的各类政策,并没有在这个方面有所推进。关键是无法解决北京发展和周边地区之间的协调关系。另外就是北京经济结构所形成的辐射带动的空间距离有限。从国际经验来看,全世界千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辐射,一般是在距离主城区中心30公里到5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中小城市。东京都市圈、首尔都市圈,基本都是在30到50公里的范围。他们同中国一样处于人口高密度地区和要素高度集中地区。

所以,真正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必须是向周边疏解,发挥北京周边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作用。但是,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在这个空间距离上疏解,大部分并没有超出北京的行政区。如果在这个距离上大规模疏解功能,又与北京行政辖区的户籍排他性发生冲突,还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北京的行政辖区集中,仍然会导致政策实施上的两难。

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形成的一核两翼的布局,正是试图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这些矛盾。因为,今天北京功能疏解和防止人口过快增长的一系列矛盾,已经没有办法回避了。

在北京市周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现有已经形成的公共服务利益格局区域化前提下,尤其是针对北京行政区内人口控制这个指导方针已经基本确立的前提下,再去发展北京周边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目前很难行得通。

现在能做的,就是怎样来解决北京行政力量导致人口和要素过度集中的顽疾,怎样通过主动卸载,跳出北京市的范畴,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更理想的解决方案,达到既疏解了功能,又防止了人口过快增长,同时还能带动河北周边县市的发展和贫困县的脱贫,达到一石多鸟的政策效果。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