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对隐私的期待(4)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个体对隐私的期待(4)

2019-03-10 05:35 作者:admin

隐私这一概念的牵涉范围是如此深远,以至于对任何隐私相关的问题,给出“整齐划一”的回答都近似于奢望。不过,通过比较多方面的案例,Allen找出一些共同点。实际上,知晓不同议题上各方论争的方式,也就因此了解了不同的支持隐私的论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其共同点,这些或许就是隐私所根植的、最为重要的价值理念。此外,我们不仅了解支持隐私的理由,也因此目睹质疑隐私的批评。

在全书的最末,Allen将支持隐私的价值归纳为以下四点:为维护公共的尊严和个体的美德,我们必须保护隐私;为保护自己免受危害,我们必须保护隐私;出于效率、良善和合同的考虑,我们隐藏自己的职责、担当和职业;无论新技术有多诱惑……出于审慎考虑,我们必须保护隐私。其中的第一、第三、第四点,都可在前面的案例中找到理由。至于第三点,原书阐释的相关事例是医疗、金融等行业对客户信息保密的高要求。

不过,即使仅限于Allen自己的过往研究,以上的概括也并不完全。首先,其中许多价值,可进一步归结到前辈哲人的论证。比如,第一点与罗尔斯的理论相关,第二点的背后则是康德与密尔的相关论说;其次,以上辩护集中于个体。实际上,在其他研究中,Allen曾指出,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根据社交网络数据推断个体信息变得愈发现实。既然个体在信息保护方面的不力将殃及他人,政府或将有理由要求每一个体加强对自身信息的保护。

前面提到,出于文化方面的差异,这些论说,借鉴价值或许没有我们憧憬的那么多。不过,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原书有值得参考之处:其一,诸如尊严与美德、免于损害、保持审慎等考量,或许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其次,伴随数据流动的增加与各国相关法律的频繁交互,深究他山之玉的内在肌理及脉络,总不是坏事;最后,无论何种文化,理解个体对隐私的期待,或许都需要仿效作者此处条分缕析的工作,反思个体在隐私方面的各类期待,并细究围绕前述期待的辩护与反驳。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