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2019年政府预算公开(2)
2.落实财税政策措施,财政收入质量取得新提高。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源是财政之基、发展之源,财源建设是做大财政“蛋糕”、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抓手”,事关全市发展大局,是一项打基础、谋长远的系统性、战略性工作。加强财税工作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财税工作,统筹协调全市财税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组织收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财政税收增收留用及以奖代补暂行办法》《弥勒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暂行办法》等办法,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及时将州政府下达的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分解到财税部门和乡镇,落实到税种,按月倒逼、按周细化,建立奖惩机制,调动抓征管、增收入的积极性。强化财政收入组织管理。按照《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征管体制改革,整合优化税费业务和信息系统,构建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积极践行“放管服”,营造了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坚持“小税种、大管理”理念,精征细管、强征严管、智征精管,狠抓征管措施落实,扎实抓好汇算清缴。全面强化税务稽查,做实“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工作,深挖增收潜力,堵漏增收,有效防范“跑、冒、滴、漏”,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比,稳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加强社保基金征缴和清欠工作,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使用安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以财政票据管理为切入点,实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目录清单之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一律不得收取。建立健全“以票治费、以票管收、以票促收”的管理机制,有效避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等乱收费现象发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降费减负政策,对减免、停征、降低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进行跟踪落实,确保各项政策实施到位。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发扬“盯、关、跟”精神,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在资金和项目上的更大支持。全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完成33.8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3.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年农林水支出52,843万元。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投入农业资金15,370万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18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基本建成,黑果坝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江边万亩芒果等示范种植基地初见成效。新哨镇夸竹村、西三镇蚂蚁村两个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温氏新哨种猪场投入运营,新广农牧65万套种鸡项目开工建设。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弥勒。投入林业资金8,640万元、节能环保资金5,379万元,整合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营林造林16.68万亩,累计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1个、州级生态文明村117个。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水利建设资金8,115万元,实施农村引水安全及小河流治理项目,龙泉水库工程、小宿依水库工程、东西部山区骨干水源连通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洗洒水库扩建、太平雨补水库输水干渠工程加快推进。建成各类水利工程5,341件,新增高效节水灌溉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6平方公里,巩固提升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力保障精准脱贫工作。把精准脱贫作为财政支出保障的重点,筹措整合扶贫资金84,919万元,其中:中央、省、州、市到位的财政扶贫资金15,075万元,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力促“五个一批”政策落地生根。扎实推进一事一议、农业综合开发。综合运用以奖代补等政策,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普惠制项目(含增量)24个,美丽乡村项目7个,四位一体项目1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项目1个,总投资4,567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3,015万元,受益村民5,725户2.1万人;投入资金1,282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个。抓实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交通运输资金27,096万元,实施通村油路项目90个540公里、未通客车建制村安防项目10个127公里。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兑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贴等各种惠农补贴8,119万元。兑付城市公交、出租车、农村客运、林(渔)业燃油补贴、新能源公交车补贴1,74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