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2019年政府预算公开(5)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弥勒市2019年政府预算公开(5)

2019-03-15 09:27 作者:admin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36,791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4.7 %,增收6,194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94,978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2 %,增收2,088万元;财政补贴收入38,58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1.7 %,增收4,041万元;利息收入1,128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12.9%,减收167万元。 

  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32,195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5.2%,增收6,491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22,95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7.9%,增支8,963万元。当年收支结余4,59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79,913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根据我市国有公司的经营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10万元,比上年增长4%,增收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10万元,比上年增长4%,增支8万元。 

  (三)2019年财政工作的重点 

  1.坚持财政收支预期管理,确保财政收支优质有效。强化财政收支预期管理。面严控收入征管堵漏洞。严格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税源管理,深挖增收潜力,查堵收入漏洞,严格依法计征,强化重点项目、重点税源的监管和督查,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力促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加大税收稽查力度。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对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税收秩序相对混乱、发案率较高的行业以及长期零申报、低税负的企业涉税问题的稽查力度,打击发票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抗、骗税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实现以查促管促收,防止“跑冒滴漏”。规范非税收入征缴。完善成本性支出管理办法,严格票据使用管理规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对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产处置等非税收入进行监管,将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不断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加强支出预算管理。支出预算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用好管好各项财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突出补短板强弱项保重点。                             

  2.坚持培植壮大产业发展,切实加快现代财源建设。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落实减税降负政策,更加关注民营企业,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支持实施民营“小巨人”培育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纳税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好增值税税率三档合并为两档,打通抵扣链条,执行好税务部门全面征管社会保险费,执行好企业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政策,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支持打好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推动民营经济规模壮大,着力推动园区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落实好个人所得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培植壮大产业发展。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现代财源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突出重点支持打造“绿色能源牌”,加大力度支持打造“绿色食品牌”,提质增效支持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大力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链条。促进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促进烟草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财源建设。继续加大“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筹措财力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进程,积极支持综合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进一步优化资本布局、资源配置,实现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推进国有独资公司实体化改革。 

  3.坚持巩固提升民生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健全完善财税政策体系,守住底线,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落实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支持就业政策。完善养老护理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发挥医疗保险基金控费作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稳定运行。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支持就业创业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创业就业。推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全安,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筑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防线,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目标。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支持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财政文化管理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支持发展体育事业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彩票公益金文体公益项目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危房、地震安居房和棚户区改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支撑条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向“三农”领域的信贷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