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用李云龙式干部 山东书记2000人大会讲话全文(8)
创新“精准督查”机制。督查要重实地、察实情、见实况,不能依靠看照片、看资料、看台账,更不能以“留痕”多少来评价工作好坏。像督查“双招双引”,不能只看签了多少协议或合同,要看到位资金、看项目开工率、看落地项目形象进度和实物工作量。上半年,省发改委要对全省新开工大项目,向社会公布,以后每季度要公布一次。从去年开始,省委每年对各市轮流“观摩”一次,目的是摸一摸“袖子里面的胳膊”。但有的市县一年搞4次观摩,愿望是好的,符不符合项目落地实际?要改进督查方式,坚决克服督查表象化、无序化、多头化,坚决纠正敲锣打鼓搞暗访、热热闹闹搞督查、为督查而督查的做法。从严控制总量,部门未经批准严禁以党委政府名义开展督查,违者发现一起、通报一起、问责一起。对“乱督查”来一次大清查,今年全省各类督查务必减少50%以上。
创新“写实考核”机制。考核重在看发展、看变化,以实绩论英雄。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讲究差异化,不搞“一刀切”。像有的县属于重点生态保护区,有的乡镇是纯农业乡镇,也同样考核工业项目、GDP增速,很难说客观合理。省里对各市党委和政府综合考核,要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创新驱动、“三大攻坚战”、改革开放等重点内容,并设置创新加分项;对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数据造假等7项内容,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省委组织部要会同有关方面,今年5月底前,拿出综合考核优化的试行方案,大幅简化二三级考核指标,优化考核程序。要考出压力、考出动力,结果要向社会公开,该笑脸的有笑脸、该红脸的要红脸。“双招双引”专项考核,对象是16市书记和市长,前三名重奖,后三名约谈,连续落后要有说法;考核前三名的市,公务员优秀等次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后三名降1个百分点。要规范考核工作,除了中央规定和省委、省政府授权,任何部门不得对市县乡党委政府和村、社区进行考核评比排名;省委、省政府综合考核原则上每年一次;各地不得随意增设或变通设置“一票否决”事项。各专业部门“对口”考核,必须报省委、省政府批准;凡自设考核项目、对市县乡党委政府排名通报的,一律取消。
创新“公开监督”机制。更加注重各项工作的群众获得感,把评判权交给服务对象和群众。像评价经济主管部门,要组织企业和市场主体打分;评价社会管理部门,要组织市民和群众代表打分。今年要推行“电视问政”“网络问政”,每周安排一名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公开向社会和群众答疑。省直部门和各市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初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省里安排的重点任务,在新闻媒体上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省级调度的重点项目,每季度在媒体公布进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接受社会监督。
创新“条块协同”机制。建立部门和基层联建联创机制,把部门资源优势转化为基层发展优势。要条块捆绑抓双招双引。今年,要把引进人才、科研团队任务指标,分解到省直相关部门,建立部门联系县、园区或重点企业机制,部门主要领导与地方(企业)实行“双责任人”制度。紧盯大院大学大所,争取更多“公主”下嫁、更多“白马王子”入赘山东。要条块协作抓制度创新。各项改革牵头部门,要提出制度创新指向,在市县确定改革试点,联合破解难题,以点上“突围”带动面上“破冰”。各市也要确定自主改革试点,争取更多国家试点落地山东。要条块结合抓典型引路。“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要注重发现典型、培育推广典型。建立领导干部“抓典型”机制,省直部门每年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一次报告,汇报抓点带面情况,解决了哪些突出问题,形成了哪些制度成果,有哪些工作建议。抓典型绝不能“造盆景”、搞“材料典型”“经验速成”,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五、严明纪律,步调一致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强调党员干部要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把“严”和“实”的要求贯穿抓落实的全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严管的目的是促进事业发展,决不能把严管和调动干部积极性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有人把不担当不作为归咎于从严管理,这是一种错误认识。也有人把“守纪”当作借口和掩饰,把干事创业抛在脑后,这是对党的纪律的另一种践踏和违背。还有的领导干部对不良风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动真碰硬、不敢执纪问责,这也是一种失职失责。敢不敢动真碰硬,检验着自身过不过硬,不过硬就要调整。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的真正负责。各级干部要自觉在“严”和“实”的革命性锻造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