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全民阅读领导小组2019年推荐这12本好书,快戳进来看(3)
对人生的哲学解读需要生活智慧,以合宜的生活智慧对待我们的愿望和选择,方能以恬养知、知足常乐。陈先达认为哲学问题不只停留在书本之中,而在生活中体现为丰富多样的观念形态,往往为人们熟知而不真知。我们在生活中既要向前看,也要向回看,“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既要总结经验与教训,也要形成合理的推论和预测,从而在把握规律的过程中更好地走向未来。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挥生命内在的潜能;才不至于昧于事理、外重内拙,遭受生命外在事物的束缚。 臧峰宇
领略中国生态之美
本书是同名纪录片的文字版,书中娓娓道来的一个个生命故事,教会我们用敬畏的眼光礼赞自然,用平等的视角看待野生动植物。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海洋、森林、草原、湿地等等,每一种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家园:生态多样性的中国》通过讲述发生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人与物种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五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不断改善的关系,并借助多样化的物种形象、罕见的动物行为以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有趣的故事呈献给观众。
中国有很多各具特色的物种,细心感受,你会发现每一种生物都在向你叙说着它们不同寻常的进化之路。南海绚丽的珊瑚礁、东海冲绳海槽的深海世界、黄渤海的海洋牧场……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的领域,本书竭尽全力把海洋中最美的生物全部展现给观众,比如世界上最珍稀的鸟类——朱鹮是如何辛勤育雏,并教会孩子们飞翔的励志故事,以及在中国东北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里,寒冬到来时东北虎、野猪、鹿等是如何艰难度日的。
虽说有近百种珍稀生物轮番登场,但是本书并不单单是带着读者欣赏美景,而是希望通过展现这些物种的日常生活,让读者真正了解广袤的中国大地孕育出的无数令人惊叹的生命,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也引发人们思考,为观众的人生带来很多启示,比如怎样面对亲人、爱人等。
中国物种多样性居世界第三位,众多中国特有的珍稀种属,还有那些古老物种,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一切都不在人迹罕至的边远地带,它们就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湿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就在中国西南的喀斯特地区、美丽的中国南海,就在东北的原始森林……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身边。读过该书,不出家门,你便能一同游遍中国的青山绿水,领略生命的神奇。 张雪娇
汉字文化普及中的现代意识
2015年世界读书日期间,国家图书馆应运推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国图公开课”。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作为首讲,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王宁先生受邀作了《汉字与中华文化》系列讲座,讲座共10讲。图书《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简称《十讲》)的出版,将口语的讲座记录加以编校,做成了书,与网上公开课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十讲》有清晰、准确的文化意识和时代精神。《十讲》虽只有第四讲的标题是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专题讲解汉字与文化的相互映证。但在其它各讲里,诸如“文明的晨曦——汉字起源”、汉字的演变和结构以及汉字与当代社会等各讲,无不贯穿着汉字这种文化事项与其他文化事项相互印证的内容。在对具体字符的分析以及传统的继承与反思的问题中,都有着作者对文化内蕴的深切关照,“文化”贯穿十讲始终。王宁先生在她很多论著中,都明确表示,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文化的传衍是随着时代不断更新的。
《十讲》既有强烈的传统继承意识,又能站在时代的高度;讲解汉字时既能植根于古代典籍,贯穿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学术精神,把握汉字的昨天,又能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普及教育需要的角度,理解汉字的今天充,分体现了辩证的科学文化观。《十讲》中这种正确、辩证的文化观随处可见,如:在讲到汉字简化是否与继承传统文化产生矛盾的争论上,王宁先生一直主张要肯定简化汉字的必要性及其历史功绩;在讲到有了计算机以后,汉字是否产生危机的问题时,她也坚决反对把现代技术与汉字应用对立起来的观点,主张“告别铅与火的时代”使汉字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谈到网络用字与汉字规范之间的关系时,她主张信息时代汉字规范有很大的重要性,但必须给语言文字应用留下足够的自由度,使汉字汉语得到发展等等。立足现代,尊重历史,正是《十讲》中透露出的文化品格。 张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