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发布RD投入统计规范提高科技统计工作效率(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关于科学技术统计国际标准化的建议》中将科学技术活动划分为三类:研究与试验发展(R&D)、科技教育与培训(STET)和科技服务(STS)。OECD的《弗拉斯卡蒂手册》沿袭了这种分类。其中,科技教育与培训是指与大学专科、本科及以上(硕士生、博士生)教育培训,以及针对在职研究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有关的所有活动。科技服务(STS)是指与R&D活动相关并有助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活动。
我国科技统计将统计范围内的科技活动分为三类:研究与试验发展(R&D)、R&D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其中R&D成果应用是指为使试验发展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的新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作实质性改进后的上述各项能够投入生产或在实际中运用,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活动。科技服务的具体活动内容包括: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信息和文献服务;技术咨询工作;自然、生物现象的日常观测、监测、资源的考察和勘探;有关社会、人文、经济现象的通用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整理;科学普及;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的测试、标准化、计量、质量控制和专利服务等。
三、R&D活动与科技活动的关系
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其他科技活动相比,R&D活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创造性,体现新知识的产生、积累和应用,常常会导致新的发现发明或新产品(技术)等,R&D活动预定目标能否实现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其他科技活动都是围绕R&D活动发生的,要么是为R&D成果向生产和市场转化而提供支持(R&D成果应用),要么是为R&D活动及知识传播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支持服务(科技服务)。这些活动与R&D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只涉及技术的一般性应用,本身不具有创造性。
附件2
R&D投入统计相关分类目录
一、执行部门分类目录
代码
执行部门
1
企业
2
政府属研究机构
3
高等学校
4
其他
二、行政区划分类目录
R&D活动单位的所在区域划分按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GB/T 2260)划分到省。具体代码如下:
代码
地区
代码
地区
代码
地区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31
32
33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34
35
36
37
41
42
43
44
45
46
50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65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
R&D活动按实施单位或资助单位的行业所属进行划分,具体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分到大类。(略)
四、隶属关系分类目录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遵循国家标准(GB/T 12404-1997)。
代码
隶属关系名称
10
中央
20
地方
五、R&D活动类型分类目录
代码
R&D活动类型名称
1
基础研究
2
应用研究
3
试验发展
六、社会经济目标分类目录
R&D投入统计中涉及对R&D活动的社会经济目标分类遵循国家标准社会经济目标及代码(GB/T24450)。(略)
七、学科分类目录
学科领域的一级学科分类按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执行。
代码
学科名称
代码
学科名称
110
数学
535
产品应用相关工程与技术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540
纺织科学技术
140
物理学
550
食品科学技术
150
化学
560
土木建筑工程
160
天文学
570
水利工程
170
地球科学
580
交通运输工程
180
生物学
590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190
心理学
610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210
农学
620
安全科学技术
220
林学
630
管理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710
马克思主义
310
基础医学
720
哲学
320
临床医学
730
宗教学
330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740
语言学
340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750
文学
360
中医学与中药学
760
艺术学
410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770
历史学
413
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
780
考古学
416
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
790
经济学
420
测绘科学技术
810
政治学
430
材料科学
820
法学
440
矿山工程技术
830
军事学
450
冶金工程技术
840
社会学
460
机械工程
850
民族学与文化学
470
动力与电气工程
860
新闻学与传播学
480
能源科学技术
870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490
核科学技术
880
教育学
510
电子与通信技术
890
体育科学
520
计算机科学技术
910
统计学
530
化学工程
(责编:木胜玉、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