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未来医疗健康产业报告:医疗创新实践五年回顾(2)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快讯 > 正文

2018未来医疗健康产业报告:医疗创新实践五年回顾(2)

2019-03-04 10:24 作者:admin

  资本层面,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有所放缓,政策和资金紧缩,中美产生贸易摩擦。资本市场更加谨慎,投资金额虽然同比有所增加,但是更趋向于稳健的中后期项目。

  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在商业模式构建上逐步成型。IPO方面,香港港交所开启生物科技企业的特殊通道,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申请上市。

  但是,变革重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去五年来,医疗领域在政策、技术等层面上的持续变化,催生了医疗健康产业的新机会,医疗健康领域的变革必将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对近年来医疗健康领域变革进行了总结,并重点分析2018年的变化。我们针对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非上市企业(含新三板挂牌企业)筛选出真正代表未来医疗的中国创新企业,推出2018年医疗服务和医疗科技领域、医药领域和健康领域的多份榜单,以期发现中国未来医疗的核心力量。

  动脉网诞生于移动互联快速发展的2014年,到2018年刚好是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里,我们通过2000多万字的文字记录,有幸见证了医疗健康领域的飞速发展。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发展规律,面对新事物的冲击、新技术的更替、政策的进退,颠覆式创新企业正在打破传统医疗的桎梏。

  在这篇报告里,我们尝试从过往的文字记录中,去寻找医疗领域在政策、产业和资本层面的发展,观察这五年来的变化,并总结规律。

  政策脉络:五年医改五项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号召,对深化医改作出系统部署。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2016年推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卫健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设计、突出重点的基本路径,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制定和推动出台许多重大医改政策文件,基本搭建起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主体框架,医改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明显增强,推动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通过五年的改革和发展,针对看病就医的难题,已经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一是分级诊疗制度正在形成。

  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目标,以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医联体是赋能基层医疗的制度方法,纵向及横向打通各个机构之间的壁垒,建立医疗资源流通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远程医疗技术的完善和升级,让优质医疗资源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使得健康关口前移,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从治病向“前兆治病”转变,降低社会总体医疗支出。配套支持政策不断完善,提高基层门诊医保报销比例,对转诊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落实长处方、延伸处方,加强基层与上级医院药品衔接。

2018未来医疗健康产业报告:医疗创新实践五年回顾

  二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并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逐步破除逐利机制,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建立对辅助用药、医院超常使用药品和高值耗材的跟踪监控。坚持“三医联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调控医药价格。从薪资待遇、执业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等方面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同时,医疗服务领域推动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推动民营诊所发展,提高了社会办医的行政审批效率。

2018未来医疗健康产业报告:医疗创新实践五年回顾

  三是全民医保制度逐步健全。

  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到2017年底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11.77亿人,新农合1.33亿人,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50%和70%左右。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