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未来医疗健康产业报告:医疗创新实践五年回顾(5)
网上预约挂号,网上购药是2014年获得融资金额较多的互联网医疗类型,想用互联网改变人们的就医习惯。基因检测领域的初创企业在2014年也开始逐渐起步,但是当年的独角兽华大基因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完成多次融资,一家就拿走了20多亿的资金,基因技术未来发展的前景已经被投资机构所认可。
2015:医疗领域百花齐放,最好的创业期
2015年是医疗行业大发展的一年,从企业获投数量和融资金额就可以看出,2015年全年融资次数765次,而2014年全年融资次数388次,融资事件的大幅增长带来的是总融资金额的大幅增长。
天使轮融资次数达到近几年最高的325次,A轮融资也达到了289次。大量初创企业诞生,获得发展初期的资金支持,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2015年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黄金时期,医疗信息化企业和寻医问诊企业排名融资金额前三。医疗信息化、寻医问诊、医药电商、运动健康、母婴健康和健康管理这几个领域,都是互联网技术参与的主要场景,初创企业通过互联网手段来改造医疗服务流程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016:边际拓展,互联网医疗受关注
经过两年的发展之后,初创企业逐步走向第二个阶段,产品变得成熟,企业的商业价值也在提升。2016年A轮融资成为一级市场的融资事件最多的轮次,达到326次,融资金额为最高的145亿。
天使轮融资次数虽然降低到228次,但是初创企业仍有机会找到市场的空白,总融资金额是近5年天使轮融资中的最高金额,达到16.4亿。
2016年,进入发展期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商业模式得到验证之后,企业已经找到盈利点,B轮融资次数上升到82次,总融资金额也上升到了83.5亿。
寻医问诊类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在2016年获得最好的发展机会,总融资额达到了57.4亿。
互联网医疗企业快速发展,从诊前、诊中、诊后各个医疗服务流程中去寻找用移动互联改造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同时关注的疾病类型也从大而全的门户型向细分疾病种展开。
而医疗信息化和医药电商因为行业发展较早,或者政策因素影响,总融资额已经开始下降。初创企业在寻找着市场的空白,通过各种新的模式和新的技术介入,医疗的边界得到扩张。
2017:模式证伪,生物企业受追捧
2017年的融资数据已经能很明显的反应出资本市场对初创企业的选择倾向,B轮融资事件的总金额已经是所有轮次中最高,达到134.4亿。而且战略投资也一般是在发展期的企业中出现,战略投资次数虽仅有38次,总金额高达125.9亿。C、D轮的融资次数和金额也明显增多。天使轮融资事件大幅度下降,融资金额也下降到7.7亿元。
不少商业模式在被证伪后,资本在2017年主要的目光已经集中在有发展潜力,商业模式已经被验证的细分领域上。基因和生物科技快速崛起,寻医问诊类企业的融资金额虽然排到第三,但是融资次数已经大幅度降低到11次,机构更关注的是B、C、D轮次的成熟企业。
基因和生物科技这两个类型的企业都属于生物领域,两者合计拿到了超过120亿的资金,分列榜单前两位。生物技术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已经被投融资数据证明了不可限量。
2018:药物研发领域受关注,人工智能在崛起
时间来到2018年,在资本市场频繁喊冷的这个时间点里,早期初创企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全年天使轮融资次数不仅比A轮融资次数少,也被B轮融资次数超越,天使轮融资金额进一步下降到6.7亿元。B轮融资金额成为所有轮次中最高的153亿,A轮和C轮融资也超过了100亿。2018年,在市场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资本投资会更加谨慎,重点选择成熟期的细分赛道头部企业。
从细分领域来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生物科技、基因领域的关注度尤其高,而且新药研发类型的企业,也有相当部分从事于生物药的研发。所以,细分赛道的融资额排名前两名都和生物技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