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展望 | 中药行业:中成药收入及利润增速短期承压,中药饮片市场迎曙光(2)
中药材价格变化对不同子行业影响不同。对中药产业链上游企业(如中药材流通、中药饮片),由于其产品随中药材价格随行就市,中药材涨价对其影响有限。对于中成药制造企业,由于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中药品种定价受政府调控,若中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中成药原料和价格有倒挂的风险。此外,中药材涨价对具体企业也不尽相同,对拥有核心技术和独家品种的制药企业,其对原料成本的转嫁能力较强,中药材涨价对其影响有限。2018年东阿阿胶(000423,股吧)、片仔癀(600436,股吧)、马应龙(600993,股吧)、广誉远(600771,股吧)分别对旗下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片仔癀麝香痔疮膏、安宫牛黄丸等主要产品进行了提价,有效化解成本上升压力。
两票制推动医药商业行业集中度提升,低开票转向高开票模式下,短期内中药制造企业表观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税务处理及运营成本加大
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和CFDA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逐步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截至2018年8月底,除甘肃省、云南省外,内地29省份及直辖市已全面执行两票制。
“两票制”的执行可最大限度压缩药品流通环节的长度和宽度,通过减少层层加价来降低药品价格,并通过加强对药品的监督来保障用药安全;医药流通行业领先的企业可通过资金优势、规模效益以及更健全的销售网络取得更大的优势,行业集中度将得以提升。同时,两票制执行后药品生产企业之前的低开票模式无法实现,原本药品代理商、经销商、配送商等角色将被压缩成一个,短时间内,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无法全面覆盖招标支持、医院关系搭建、医患教育、区域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等这些专业层面的工作,继而影响药品的销量,同时政策推行后,中药制造企需要组建自己的销售队伍进行市场及学术推广,企业负担加重,税务处理和运营成本加大。对于营销能力较弱、对下游各级渠道经销商依赖较大的中小中药制造企业,低开转高开模式下,盈利能力增速增速将面临下滑风险。对于具有品牌优势的中药制造企业或非临床药品制药企业,“两票制”的推行对其影响有限,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增强。
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占比等医保控费政策加快推进,其中中药注射剂等成为地方控费重点,预计对中成药终端销售及利润增速形成下行压力
医保控费政策加快布局,药品零加成、降低药占比等细节政策配合实施,加快破除“以药养医”,中成药销售及利润增速承压。2017年4月24日,卫计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文件内容主要包括三医联动、医疗控费、取消药品加成、付费方式改革等方面,根据通知,2017年9月30日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到2017年底,前4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下降到30%左右,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平均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下。
在医保控费压力下,多地着手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制度,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等成为地方监管部门重点监控的药品类型,盈利能力下行压力较大。自2015年云南省率先发布辅助用药监控目录,后续安徽、四川、福建等省份相继开展,2017年12月,广东省卫计委在《建立全省医疗机构重点药品监控制度的通知》中指出,对能量及营养成分补充药物、免疫增强剂、脑循环与促智药、活血化瘀类药物、中药注射剂、抗肿瘤辅助药等,以及本医疗机构认为有必要列入重点监控的其他药品进行遴选,编制本机构重点药品监控目录。上海市卫计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通知》指出重点监控的品类:包括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抗肿瘤药物、辅助性药品、营养性药品以及其他价格高、用量大的药品等。
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严格药品注射剂审评审批,开展药品注射剂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