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亏100多亿,有人被捕,有人只想“养生”...谁来拯救阿里大文娱?(3)
从2015年刘春宁出局,直到此时大文娱的业务仍然是划江而治的联邦模式,阿里影业、音乐业务、文学业务、UC等独立个体,大量岗位开始缺人。阿里巴巴集团层面也尚未对大文娱作出统一规划,其思路是,作为新布局的行业,大文娱需要各行各业高调招揽最优秀的人才,集团则以少干预的模式让内行主理大文娱。
没多久,两位明星空降了阿里巴巴。
2015年7月,高晓松和宋柯分别出任阿里音乐董事长和CEO。那段时间,员工们最喜欢和高晓松和宋柯开会,他们可以从行业聊到国家聊到世界,从音乐产品讲到音乐教育。阿里音乐也成了阿里最有艺术气质的公司,员工自发组起了乐队,虾米所在的大楼里经常传出吉他声、古筝声。
▲ 从左至右:高晓松、何炅、宋柯
刘春宁离开后,有阿里音乐的员工疑问,为什么虾米创始人王皓不能直升统管,当他们得知是高宋二位要来,立刻把质疑抛诸脑后。“因为偶像来了啊。”
高宋是音乐圈的老炮儿。他们到阿里的时候抱着all in的决心说,阿里是他们音乐职业经理人的最后一站。
两位大佬个性张扬,想法也天马行空。在一次饭局上,席间人问高晓松怎么看待酷狗、酷我和QQ音乐的合并。高晓松笑了一下说:“让他们自己野蛮生长不如葬在自家后花园。”
他们带来了自太合麦田起就跟随左右的亲信。这些人都是传统音乐人,现在被安排在了市场、运营等各个岗位。岗位安插得很随意,诸如一位歌手经纪人被安排在了产品总监的位置上。
2015年下半年,他们提出要将天天动听改造成一款名为阿里星球的产品,把音乐行业线下的从业者和服务要素全部引导到这款产品上,包括艺人、词曲作者、制作人、录音室、场馆、化妆师、灯光舞美摄影??他们可以像逛淘宝一样在平台上找到所有资源,完成所有服务和交易。
一夜之间,天天动听被添加了产品、服务、交易、售票、粉丝互动、直播、播放器等复杂功能。这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行为,因为初衷之美好在最初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一位虾米的产品经理回忆大家当时的心态,两位经验丰富的行业大佬被寄予了极大期待。“偶像怎么会错呢?”
后来的情况越来越不妙。平台最初设置了50个品类,预想每个品类有100个资源进驻。小半年过去后,每个品类只入驻了20个资源。
一位阿里星球的员工还记得和体育馆谈合作,对方只是冷冷指了下压在玻璃下的预订电话说:我们有这个就够了。后来他去和一个词曲作者商谈遭拒,只能托关系帮这名作者找到了一个编曲家合作,然后谎称是通过平台找到的,以此获得他的认可。
2016年初,阿里音乐内部发生了一件轰动的事情,虾米音乐的创始人王皓主动转岗转到了钉钉,随后VP陆续走了好几个,更大的变动是天天动听的整个市场团队集体请辞。这是一场用行动在反抗阿里星球这场违背常理的实验。
天天动听原本1000万的DAU在半年后猛跌至50万,用户大量流失至酷狗、酷我和QQ音乐;虾米作为阿里仅存的播放器,被迫从小众平台向大众平台转型,剧烈的变动导致原本忠于虾米的用户流向了网易云音乐。
“真心不是对手有多强。”上述员工说,阿里音乐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结果我们自杀了。
2016年之后,高晓松和宋柯就逐渐从日常管理中淡出,一年半后,宋柯静悄悄离开了阿里,而高晓松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撰写《阿里传》。
这是一场理想主义者的实验,他们梦想像阿里颠覆零售一样颠覆整个音乐行业,但时机不对、方法不对,这场实验事导致了天天动听这个阿里音乐核心产品折戟,虾米也受到了波及,也让外界对大文娱团队的信心从高峰有所回落。
这场实验也让阿里意识到,从各个领域找来资深职业经理人担任业务开创重任并不可行,大文娱需要核心。
4.
/ 俞永福的使命 /
“他可能不是从0到1的人。”
救兵来了。2016年6月,阿里巴巴合伙人的俞永福来到了大文娱。曾经成功整合阿里移动业务、带领高德地图超过百度地图的俞永福被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