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两个世界500强是怎么做出来的?(3)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减肥健身 > 正文

宋志平:两个世界500强是怎么做出来的?(3)

2019-04-29 16:17 作者:admin

但我看到中国水泥行业“多”?严重过剩、“散”?集中度很低、“乱”无序竞争的现状,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做水泥的机会,就是后来联合重组的机会。上世纪初,美国钢铁有2000多家,当时也是打乱仗,和中国水泥行业差不多,老摩根先生发起了重组,重组了美国65%的钢铁。在那种情况下只能去重组,一定要有人振臂一呼,联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这也是企业成长的机会。全世界大多数大企业都是靠一路重组发展起来的,但在中国还不能简单用“并购”这个词,中国人不喜欢听到“并购”,一般人会认为“你怎么把我并购了”,所以我们找了一个合适的词,叫“联合重组”,我们重组每家企业之后,都会说要强强联合,用这种大家感情上容易接受的方法。

市场竞争是有效率的,但市场经济又是过剩经济,市场经济并不是完美的。市场经济是我们现在选择的一种方法,由于市场经济的无序和过剩,过去我们采取过计划经济,但计划经济变成了短缺经济,因为效率很低,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又选择了市场经济。

二、必由之路: 以大企业之手整合市场

市场经济有一特点,一定是过剩的,围绕过剩该怎么做?我们以前采用的是凯恩斯主义。我们用投资来拉动,不停地来消纳过剩的量来满足充分就业,让工厂不要倒闭。我们讲“三架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三架马车”中只有投资政府说了算,只有投资来得最快。过去这么多年,经常是“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然后再去加水,再去加面”,我们的盆就这么大,终于有一天盆里的面和水都加满了,手都进不去,这就是今天的现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拿出来一点面和水,手才能下得去,才能和好面。我们有时也讲,市场经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后面操纵,政府是看得见的手。 市场出了问题,既不能简单靠看不见的手,也不能让政府直接下场去做,那么由谁来做? 就应该用大企业之手,由大企业在市场进行一定的整合,形成几个大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解决无序性的问题。

产业有两种,一种是服务型和普通制造型的,这些在竞争中比较成熟,比较理想;另一种是基础原材料,像钢铁、煤炭、水泥是重资产投资,占有大量资源的行业,让它们恶性竞争,关掉钢铁厂、煤矿、水泥厂,是比较大的一件事情,因为会影响到银行、会影响到就业、会造成资源和资产的巨大破坏。那怎么解决呢?最好是大企业负责任地把它们联合起来,让产能有序退出,这样可以保证银行的贷款,减少工厂的倒闭。全世界大的重组,银行都站在后面。我们每次的重组,银行也都会非常高兴给我们站台,为什么?因为不这么做,那些小工厂贷银行的款会颗粒无收。宋总来了,愿意重组,愿意承担这些贷款,愿意今后慢慢归还这些贷款,银行自然非常高兴。全世界大的重组,都是财团银行在后面支持,大企业的职能就是要在行业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中帮助市场解决问题。 市场竞争是一个好东西,但并不是所有竞争都是好东西,良性竞争才是好东西,恶性、无序、过度竞争是坏东西,因为它会造成秩序的破坏。

中国建材在整个水泥行业起到这样的作用,中国建材重组水泥之前,水泥行业的集中度是9%,什么是集中度,我们讲R10就是指前十家企业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当初中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是9%,而西方是80%,集中度很高。中国建材重组水泥后,中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是63%,虽说和西方相比还相差很多,但与之前的9%相比,却有很大提高,减少了无序竞争。中国建材重组之前,中国水泥行业的利润一年80亿元,去年利润1500亿元,这就是重组带来的社会效益。中国用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上百年走过的路,把西方市场经济所有的过程都快速演了一遍,包括过剩、重组、关闭工厂。现在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条就是“去产能”,去产能怎么去,就是要关闭工厂; 那么由谁来关,私营企业关一个,它们怎么能承受,由大企业重组企业关掉其中一部分,这就是基本的逻辑。实际上今天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去产能,还包括行业要自律,不要盲目打仗等等。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