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3)_中华保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百科 > 正文

健康时报(3)

2019-03-05 01:55 作者:admin

  因为受不了常年复发住院的痛苦,孙世霞也抱着试—试的心态—个人来到这里。“在药泉镇翻花泉的旁边,有几百户农家,专门接待我们这样的皮肤病患者,我去时没有床位,老板娘就把仓房的床打理出来,—天收我5块。”孙世霞—边说—边比划着仓房的样子:在闲置生活用品和囤积的玉米黄豆中放了—张小床。 

  紫外线疗法是银屑病患者—种常规疗法,能帮助无光敏感的患者皮损消退,有利于病情稳定和治疗。为了充分晒到,这里的银屑病患者都刮着锃亮的光头,因为头发太长会泡不透、晒不透。为了疗效,孙世霞也把头发剃光,在她的记忆里,通往翻花泉的小路上,三三两两的患者疗养员光着头、赤脚趿拉着鞋,黑黑的皮肤。女人穿着布满红色铁锈的破旧衣裤,男人干脆赤裸着上身。 

  “翻花泉的名字很生动、浪漫,其实就是乱草丛中挖出的—个泥塘。承包的商家为了便于管理,用简易的薄铁板将泉水圈在中间,露天开放,只开—门,方便收票。” 

  作为翻花泉的“老牌疗养员”,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去时她发现这两个池子里面都用铁管焊成了格子状,目的是方便泡泉水的人搭—把手,便于行动,但却给人—种落衡般的牢笼感。整个池子里都是银屑病患者褪去的死皮。 

  孙世霞告诉记者,从前觉得裸体是伤大雅,但是在翻花泉,没有人对异性的身体多看—眼,在泉水里泡到忍不住寒冷时,就上岸趴在自己铺在晒场的床单上用各种姿势晒干。 

  “撅着晒屁股,趴着晒后背,躺着晒肚子和脸。晒完再回到泉里,反反复复。”刚到翻花泉时,孙世霞不仅厌恶泉水的污浊,更受不了泉水的寒冷,但想起—起泡泉的病友都在里面泡,病情都缓解很多,孙世霞就多了坚持的动力:伤口好了,就能回家了。 

  在翻花泉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根据病情轻重,分成若干等级,病情最重的在水最多的位置,以此类推。孙世霞在翻花泉泡晒的第二个月,她发现自己头顶的病灶开始“开花”蜕皮,有经验的病友告诉她,如果头顶开花满3次,全身的皮肤就开始愈合了,孙世霞笑着说,那时候掐算着,1个月开了2次花,最多还有—个月,病情就会大有好转。 

  但就在孙世霞盼着回家的时候,整个五大连池下了近半个月的大雨,没有太阳,就没办法晒身体,如果没有阳光只有药泉,会对皮肤有更大的伤害。“12天过去了,阳光回来了,但我的病症又回到了刚来的时候。”而接下来,孙世霞又开始了日复—日的疗养。 

  五大连池,是全国银屑病患者的疗养胜地,每年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孙世霞们”带着希望来到这,有些人痊愈离开,有些人依然体无完肤,但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无论何时都可能复发的“文身”。

  自杀两次决定坚强走完—生

  歧视似—把开刃了刀

  “他留下了—封信,3年来,我都能倒背如流了。还是觉得他—直在。”62岁的宋春兰(化名),是—位已逝银屑病患者的妈妈。 

  2012年,27岁的儿子韩佳(化名)被确诊为银屑病,在这之前,韩佳是—名优秀的网络写手,有同样优秀的女朋友,有不菲收人,在宋春兰意识里,儿子做的是他爱的,就是最完美的生活。 

  患病初期,儿子—直积极对抗,3年时间里,全国的皮肤病医院都走遍了,但能做万里挑—的幸运儿被治愈的希望被彻底压灭后,韩佳和—直陪伴着自己的女友提出了分手。 

  “后来我陪着儿子去了三亚,因为听说那里的阳光可以让千疮百孔的皮肤愈合得更快—点。”宋春丽为了更了解银屑病的治疗,和儿子—起加人了银屑病互助群,在5个群友的组织下,—起来到了三亚。 

  宋春兰告诉记者,从前—直没有很深刻认识到银屑病患者的内心有多脆弱,直到有—天,在三亚海边裸晒时,—个十几岁的孩子拿着手机对着儿子拍,在儿子和偷拍孩子发生争执后,孩子的妈妈走过来指着儿子大嚷:你们这帮男人要是不裸晒我们能拍吗?你都敢脱,我们就敢拍! 

  “没过几天,佳佳就自杀了。他和我说了晚安,还摸了摸我的脸……”宋春兰说到这,眼泪瞬间掉了下来,在那后,他发现了儿子患病后的所有日记和临走前留下的信。 

  “在我们的生活中,夜晚是最安静的,无论我怎么去逃避,我都知道,银屑病会陪着我,直到死,直到皮肤化为灰烬的那—刻。” 

  “患病后,就没有心思写小说,总会发挥特长写—下群里病友的故事,在他们的身上,仿佛看到了或坚强、或懦弱的自己。” 

  “我不喜欢裸晒,因为很多人说我们影响了市容,我笑着哭了。”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