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农业:深度解析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产业有哪些长远影响?(2)
这也与国内疫情分布基本一致。截至2019年3月7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的113起非洲猪瘟疫情(3起野猪疫情)案例中, 65起发生在养殖户中, 42起发生在规模化养殖场及种猪场。其中,万头以上大型规模化养殖场仅发生6起。
其次,从疫情传播途径来看,根据俄罗斯的经验,非洲猪瘟主要是由于长途运输以及饲喂泔水引发传染。2008-2012年,俄罗斯共发现284起非洲猪瘟。其中,因为运输过程中的接触所引发的感染有108起,占比38%,饲喂泔水导致的感染有100起,占比35%,是最主要的两大传染途径。
根据农业农村部2018年11月23日在就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信息,截至11月23日,国内因非洲猪瘟共扑杀60余万头生猪。在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猪疫情中,生猪跨区域调运、餐余食品饲喂、人员与车辆带毒是最主要的三种传播路径。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压力大
由于目前非洲猪瘟仍旧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非洲猪瘟防控体系的建设就上升到关系养殖场(户)生死存亡的高度。
理论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是传染病防控三要素。在目前缺乏疫苗、兽药的前提下,产业在疫病防控上能够下力气的就是前两项,即控制传染源与切断传播途径。因此,各家的防控实践,也主要是通过控制饲料、车辆及人员往来来降低乃至杜绝病毒传染的概率。
例如,广西杨翔在2019年初提出了非洲猪瘟防控五法“不动猪,加热料,卡住车,守住人,老鼠苍蝇一起防”的防非五策。具体而言,
1、不动猪:通过停止外部引种、加强猪精管控监测、建立中转站买猪、确保猪只隔离等方式,做到外部不要调猪,内部不要动猪;不吃料的异常猪,无害化处理,减少传播。
2、加热料:针对非洲猪瘟不耐高温的特点,使用烘干玉米等安全原料,使用高温调制工艺,延长调制时间。饲料要经过85℃3分钟的高温制粒,制粒后进行85℃闷罐处理3分钟以上。使用包装料的猪场,需要装料塔,并且饲料进场之后,也要熏蒸。
3、卡住车:建立洗消中心和中转站,专车专用,严格执行各项清洗程序和制度。例如,拉料车不得进入生产区,经二级洗消后方可用场内专车对接放入熏蒸消毒房;淘汰猪车,淘汰猪要么埋了,要么到中转站,再由干净的车往外拉(不是专门拉猪的车);内部小车不进入猪场,经二级洗消后放在猪场外面;送物品的车,不得进入生产区,经二级洗消后方可用场内专车对接物品放入熏蒸消毒房。
4、守住人:对各猪场、生产厂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划分生活区、隔离区、生产区。与员工充分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出场;员工物品放在隔离区,除电脑(不含包)、手机、眼镜通过消毒、臭氧进入,其他物品都不准许入场,衣服需通过消毒药浸泡,洗涤烘干再带入;所有熟食均不能带入生产区,每天食物由厨房统一配送。进入生产区的所有物品需要经2次消毒,全进全出,分门别类。
同样,牧原在2019年河南省养猪行业协会主办的非洲猪瘟防控国际交流会上也分享了公司非洲猪瘟防控经验,其中,饲料与来往车辆,则是非瘟防控的重中之重。
2
危中有机,
非洲猪瘟加速产业升级
对养殖个体影响如何?技术壁垒的大幅提升!
目前的疫病防控举措,无非是从格局车流、物流、人流的流动入手。从具体的防控体系建设措施上看,规模化养殖场,尤其是大型养殖集团,较散养户更具有防控优势。
例如,车流方面,为了杜绝车辆感染,养殖场可以建设中转站及二级洗消中心,可以自己购置汽车专车专用;物流方面,为了降低饲料原粮的传染风险,则利用自产饲料的优势对饲料进行高温制粒及闷罐熏蒸;为防止种猪流动带来的传染风险,凭借自身育种体系的建设,减少对外引种、外购仔猪等猪只流动。人流方面,依靠自身的技术厂长解决猪场的疾病问题,而不需要流动的外部兽医人员帮忙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