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农业:深度解析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产业有哪些长远影响?(9)
2015年环保政策的收紧,加速了国内南猪北养的趋势。但是,非洲猪瘟出现的出现,将暂缓这一趋势。一方面,“南猪北养”趋势下的产销分离模式不利于疫情防控,甚至将扩大疫情的传播扩散。目前,为了保障市场正常供应,我们预计,南方水网地区的环保政策将从此前的一刀切式关停逐步向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上鼓励发展,适当增强销区的自我供给能力,并通过区域联防联控来保证区域间供求平衡。一方面,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养殖规模化起步相对较晚,产业疫病防控抵御经验有所欠缺,生物安全体系上的漏洞在这次非洲猪瘟疫情下充分暴露。
对养殖模式影响如何?模式全面升级!
非洲猪瘟常态化,使得如何更好地控制成本让位于如何更有效的防范疫情,成为所有经营者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1)养殖模式上,不论是“公司+农户”还是自繁自养,都需要通过封闭化及分散化养殖降低疫情感染风险。一方面,公司需要将合作农户纳入公司整体疫病防控体系,通过不断提高合作农户的规模,来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出现管理疏漏可能,并提高育肥效率。另一方面,自繁自养的大规模养殖场,需要适度降低自己一体化养殖场规模,降低人流、物流、车流频率,降低感染风险。
2)管理水平上,为了打赢非瘟防控的持久战,不仅需要强化一线员工激励,将防控体系长期坚持下去,还需要通过改进养殖场设计、加强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等措施,实现查缺补漏。由此将带来产业技术、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
对猪周期影响如何?猪价涨幅更高,持续时间更长!
2006年蓝耳病疫情,带来了近20年来猪价最高涨幅(191.61%),以及长达22个月的持续上涨。而本轮猪瘟疫情由于国内养殖密度更大,且缺乏相关疫苗及兽药,影响大概率将超当年。我们预计,本轮周期中,上涨可能持续2-3年,猪价高点有望达到25元/公斤,部分地区甚至有可能超30元/公斤。
对产业结构如何?加速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
非洲猪瘟疫情危中有机。产业技术、管理壁垒的提升必将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什么类型的企业才能把握住这一产业机会:1)养殖模式:单就养殖集团的经营模式而言,“公司+农户”在疫情防控上相对优于自繁自养。2)生产基地布局:相对分散的生产布局,将降低疫情对公司正常经营带来的冲击。3)种猪存栏规模及布局:后备种群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能力及时补充因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生产能力损害。4)资金实力及融资能力:资金实力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企业在疫情的冲击之下能否浴火重生的最后依仗。
行情演绎到哪一步?
周期位置上,产能已经深度去化,周期拐点已经到来!非洲猪瘟疫情加速了行业的产能去化进程。我们认为,当前行业产能同比减少15%以上。在1月份的大量去化之后,市场上的生猪供给大幅减少,已经渐成短缺之势,叠加国家收储政策的刺激,猪价周期拐点已经提前到来。
估值方面,当前估值仍在低位。由于大量低效率散养户的存在,生猪养殖产业高度分散化。规模化养殖企业凭借成本优势,不仅长期享受高ROE,还拥有超低市占率不断提升带来的高成长性。因此,生猪养殖板块的估值理应高于传统周期工业品行业估值。在16-18年钢铁股和煤炭的周期行情中,钢铁股龙头宝钢股份涨幅约1.5倍,周期高点市值对应周期高点利润PE约11.5倍;煤炭股龙头中国神华涨幅约1.7倍,周期高点市值对应周期高点利润PE约11.8倍。而当前,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的市值对应20年的业绩,PE分别约8倍、8倍、4倍和4倍,估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从头均市值来看,对应2020年的出栏量,温氏、牧原、正邦、天邦、唐人神、中粮肉食的头均市值分别为5521元、6944元、2709元、2520、2000和1848元,而在上一轮周期以2015年的最高市值对应2016年的出栏量计算的温氏、牧原和正邦的头均市值分别为14121元、12444元和5973元;当前股票估值仍处于低位,我们判断正邦、天邦等高弹性标的仍有1.5-2倍空间,温氏、牧原等龙头仍有50%-100%空间!
总之,我们认为,长达2-3年的猪价上涨周期已经到来。选股方面,我们建议全面布局,重仓高弹性(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中粮肉食港股),其次加仓龙头(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关注新五丰、天康生物、傲农生物、大北农、金新农等。